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央广网报道再贷款公司“贷”动科创活力 拉满科企含“金”量
11月14日,央广网以《“贷”动科创活力 拉满科企含“金”量》为题对再贷款公司支持科创企业发展进行相关报道。再贷款公司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关于“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的重要指示,聚焦市场痛点持续开发业务场景和创新产品,积极打造服务科创有效、商业逻辑合理、区域市场领先的“投贷联动、以投补贷”服务科创新模式。
报道如下: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也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然而科技创新技术门槛高、回报周期长,市场的“投机”眼光往往不足以支撑其长线发展。如何写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国资力量的入场,发挥出“指挥棒”的作用。
为办好政府事、打好市场牌、下好创新棋,安徽省投资集团成立安徽省小额再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徽再贷款公司”),10余年来,安徽再贷款公司持续丰富融资工具、优化融资结构、推出创新产品,耐心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已成为安徽省唯一、全国第五家省级再贷款公司,其下属类金融公司——安徽省中安科技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安科技小贷公司”),以“值得就舍得”的眼光,不断为安徽打造“科技强省”贡献力量。
“贷”动活水全方位赋能
安徽普氏生态环境有限公司(简称“普氏生态公司”)是一家围绕工业园区、市政污水处理厂新建、提标、扩容,含氟废水处理及资源化,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开展设备制造销售及项目建设运营的公司。
近年来,普氏生态公司围绕磁微滤生物膜法技术成功取得了一系列国家专利,该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水质污染问题。不断创新水治理技术的“硬实力”,让它倍受市场青睐,先后获得了合肥市高新区、雄安新区等地的水体治理示范项目。科技创新与业务拓展双线并举,让普氏生态公司的营收及利润均获得了较快增长。然而今年初,普氏生态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宁迁一时犯了难:当时,普氏生态公司获得了一笔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的大额订单,项目总金额超亿元;与此同时,企业核心技术升级研发和除氟剂的研发正值攻坚阶段。一边是技术创新需要资金投入,另一边是待交付的设备需要生产采购,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可谓是“急旱求甘霖”。
稳定的融资渠道可以减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我们与中安科技小贷公司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张宁迁告诉记者,中安科技小贷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为他们定制了授信方案,加班加点尽调、审批,一周之内,1600万元贷款如期投放。“中安科技小贷公司急企业所急,对我们的帮助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价值。”
而让张宁迁意外的是,中安科技小贷公司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还“超前服务”,主动对接客户资源,帮助他们顺利与多家有水处理需求的目标客户建立了联系。“中安科技小贷公司对企业全方位的支持与赋能,是我们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长期伙伴。”
目前,普氏生态公司获得了产业相关基金新一轮次投资,业务规模逐年增加。
长线布局支持“技术派”
离企业“更近一点”、让对策比困难“更早一点”,是中安科技小贷公司“打好市场牌”的秘诀。
针对“公司有钱,实控人没钱”“股权融资估值谈不妥,当下流动资金缺乏”等科创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痛点,中安科技小贷公司先后开发出“创业启动贷”“上市助力贷”等信贷产品,累计向科创企业、科创企业核心成员发放科创贷款超14亿元,有力支持了科创企业发展壮大。安徽安龙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安龙基因”)也是其中之一。
安龙基因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对检测试纸溶液进行研发调配
出身“技术派”的安龙基因,其创始团队主要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专注开发肿瘤早期诊断液体活检检测试剂和智能化肿瘤基因甲基化检测设备,拥有多个国内首创癌症早筛产品。
2022年,为激励高层次科技人才持续创新,安龙基因需要整合优化股权结构。得知需求后,中安科技小贷公司迅速对接、设计方案,完成了上千万元的放款,让安龙基因能够全身心投入研发和经营。
“科技小贷的使用与归还非常灵活,可随时支取,不影响下次使用。结合债权股权互相转换的政策,资金使用成本很低。对于我们而言,是及时又有力的支持。”安龙基因董事长韦玉军说。
今年,安龙基因研发的肺癌早筛产品,已取得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计划近期上市,中安科技小贷公司再次出手,正帮助安龙基因筹备债权融资,支持其产品的市场推广。
长线布局产业、长期跟踪企业,金融的支持,让科创企业的“长跑”不再孤独。
成立以来,安徽再贷款公司已连续7年承接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债权项目,累计拨付省扶持资金6.16亿元,覆盖全省16个地市。其创新开展的“贷款+认股期权+直投/基金”投贷联动业务模式,已累计向71户有上市规划的科创企业发放贷款超7亿元;探索的“地市平台公司借款+定向投资科创企业+认股期权”业务合作模式,已在池州、蚌埠、安庆等地园区试点落地,累计投放贷款3.99亿元。
截至2024年10月底,中安科技小贷公司服务的科创企业中,已涌现出“独角兽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7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家。